top of page

黄志群|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

我们经常执着于“悟道”,反而把自己困在烦恼里。优人神鼓的黄志群认为,有念头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没有智慧去领悟和觉知。



优人神鼓音乐总监黄志群是不折不扣的马来西亚人。他6岁开始学习击鼓、10岁拜师学习中国武术、17岁时到国立台湾体育学院学习武术,毕业后加入台北民族舞团及云门舞集。


黄志群透过工作、巡演与自助旅行,走访世界各地,包括危地马拉、捷克布拉格、法国巴黎,甚至非洲马拉威与中东约旦。1993年,黄志群初次到印度旅行,对他影响至深,过后还出版了《在印度,听见一片寂静》一书,记载他印度修行之旅的盘整。


优人神鼓的底蕴是靠不断训练的精进而来,像是创办人刘若禹经过客观剧场(Objective Drama)的洗礼、林谷芳老师的禅学等等。透过对自己的内观,黄志群累积了7、8年的修行经验,第4次回到印度。他很喜欢菩提迦耶的宁静,这地方也是佛陀悟道后去过的一个小镇,身处其中很容易进入禅定的氛围。


修行的意义是什么?

修行最基本就是了解自己,但简单一件事,做起来却不容易。修行也可以被看作是,如何去看待世间一切的无常,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。


谈谈你打坐的经验。

打坐时,最好的境界是心如止水。就像表演一样,有时候状态非常好,有时候不好,可能是睡不好或感冒,就稍微差一点,总会有波动。有一天,我在菩提迦耶打坐时,发现自己的念头一直止不住。我用了很多的方法,像是内观或专注在呼吸,结果都没用,止了一段时间又爆出来。因此,我更想知道心念是如何运作。


如何不被念头牵着走?

在印度常常停电,其中一个晚上,我在一间房间里,突然停电漆黑一片。刚好我掉了东西,到处去摸,可是找不到。我在想,如果这时候有一束光不是很容易吗?我就拿起包包里的一个手电筒,一照就在床架底下找到了。如果没有那道光,再多两个小时我都找不到。


光就是意识,一种观照的能力。我们应单纯关照我们的心念,看它是如何运作的。我就像是坐在河边的一个陌生人,观看河水的流动,就像观看心念的流动一样,不去评论它、标签它、干涉它,看它发生了什么事。因为我们常常进入我们的念头,会被带着走,或觉得某某观念不对。我不评论我心里产生的心念,也不去干涉它。


观察一段时间后,我得出一个结论:凡所有念头,不论是好的、坏的、善的、恶的,它都会有4个过程,即生、住、异、灭,因此不需执着于禅定,因为所有的念最后一定会消失。去捉住它干嘛?不需要啊!


领悟后,内心放下了一个非常大的包袱,就哈哈大笑,笑自己以前为何那么愚蠢,心里冒出以下心境:自生自灭、自来自去、自行解脱。


为何印度有这样的磁场?

印度是不可思议的,专门“培养”圣人,像是佛陀等,过后就把真理带到其他国家。就算不是为了佛法,去印度的时候,真的颠覆了我们很多的想法,像是恒河,你可以看到一个人的一生就出现在你的眼前,很多人的遗体在那边全天候公开焚烧,你可以看或不看。焚烧尸体非常震撼,我会想:生命到底是什么回事?对生命产生很多的叩问,每个人都会死,没有人逃得了。


外在纷扰太多,内心如何达到平静?

外在的实象看似坚固,它也不会永远都在,像是建筑物,顶多一千年、一万年就不见了,更何况是我们飘渺的意念。身体也是如此,身体会衰老,一百年就不在了。所有的现象都是如此。有修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所有事物的实相。就像我们说活在当下,看似简单的道理,很多人就是做不到,被往事牵绊,对未来担忧。我们需要一些功力,就会比较容易拉回来。


修行后,为优人神鼓的表演注入怎样的精神?

我一直强调优人神鼓是“道义一体”的,它不只是一个艺术的表演。刘若禹老师在加州学习客观剧场,在印度学神圣舞蹈,也都一一融入作品中。


就像我在TEDx茨厂街带领出席者体验的时候,就是结合神圣舞蹈的三个中心——理智中心、运动中心、情感中心。我们体验过后,就会发现我们没有做对的时候,是至少两个中心没有连结。动作非常纯熟过后,就能把更多注意力、觉知的力量带入动作。觉知的力量,就是情感中心。当理智中心和运动中心连接得很好,再把情感中心带入训练,三个中心一起运作得非常好的时候,就能因此开悟。


我以梅兰芳为例子,因为每一次他演贵妃醉酒时,每一个动作、每一拍、每一步都是演练了很久。而他的内在,就是三面合一的状态。最关键的是情感中心,让人多了很多的想象。他很有技术,一上台演贵妃醉酒,大家醉得要命,下台后马上可以从角色跳出来,这就是表演艺术的奥秘,和修行是一样的。



为何说修行是螺旋式的体验?

有时候,理智中心知道的事情,情感中心未必知道。三个中心的连接和整合是非常重要的。很多人会在修行中会碰到一些事情,来到某一个时刻,会觉得境界非常殊胜,念头都不见了,心里很清楚,那就是三个中心结合在一起的状态,可是下一炷香可能又回到烦恼里。状况好和不好会交替,因此修行就像爬楼梯,是螺旋式的体验,当我们爬到状态不好的时候,再继续下去,又回到好的状态。这样的循环,看起来好像是没完没了,其实是在往上走。


有一位禅师凌云志勤,写过一首悟道诗,就解释了好坏的经历是不断更替的:

三十年来寻剑客,几回落叶又抽枝,

自从一见桃花后,直至如今更不疑。


如何从五毒里面解脱?

在“贪嗔痴慢疑”中,疑是最难解脱的。很多修行良久的人还是会有很多的疑惑,只是没那么大而已。最重要还是坚持去修行,就像我们打鼓,也是要坚持。如果打鼓才打一下就放弃,就不会深入。同一个表演,过了十年之后,表演还是一样,只是体会不一样,是自己变了。


年轻人如何找自己的出口?

我鼓励年轻人去学一个才艺,如果对音乐感兴趣就去学音乐,培养对一件事情的专注力,会带他到一个点。我常说艺术是一个桥梁。当然,艺术可以为我们带来功成名就,变成一个艺术家等等,但是艺术也有可能把我们带到一个对生命的提升。


如何能领悟“活在当下”的智慧?

不要一直执着在“悟道”那么大的事情,活在当下,好好吃饭、好好走路、好好睡觉、好好感受、好好聆听。和烦恼在一起也是活在当下,烦恼即菩提。拒绝烦恼来袭,就不算是活在当下。我们要去跨越、解决、处理当时面对的难题,过程中会有很多的障碍,那没关系,最重要还是以觉为师。每天尝试回到当下,觉知自己,跑掉了没关系。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



特别鸣谢:TEDx Petaling Street

97 views

コメント


bottom of page